秦嶺雖險,也不是奈何它不得。古人開發了多條翻越的道路,比如著名的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等。當年「一騎紅塵妃子笑」便是走的子午道,今天我所選的G210大抵上與古子午道重合。至於公路,據說是由國民政府在上世紀30年代修建。
是日海拔變化大致是:從約420米的西安往南,過灤鎮後開始爬坡,約30公里後升至約1950米(也有說2100或2300米)的分水嶺埡口,旋即陡下坡14公里至約1180米的廣貨街鎮,再緩下坡25公里至約800米的江口鎮。
若論交通擁堵秩序失調,西安絕對不落於任何國內城市之下風。在城市叢林法則的支配下,惶恐南行,十餘公里後,一脈高山突然進入遠景。影影綽綽,卻也看得出崢嶸氣象——此崢嶸氣象,一異眾山,我不由得平添了幾分敬畏——雲橫山巔,氣連一線,又隨時而動,姿態不同。這必是秦嶺無疑了。
甫出灤鎮,210國道便溯灃河上秦嶺,一開始便是陡坡,坡度在5%至8%之間,像是被一頓殺威棒亂打。過了黎元坪之後,坡度放緩,而分水嶺前約10公里起坡度愈加陡峭,在8~10%之間,甚至達到了14%。
顯然,坡度不僅大,還多變,絕不是「最小牙盤掛最大飛輪」就可以一直騎到天黑的。而騎行時若不能保持穩定的節奏,則勢必要多花些氣力的。騎到分水嶺時我腿都軟了。
《從長安南越秦嶺,陟子午道分水嶺有感》
流火長安驛,清涼嶺上關。
顧望猿鳥徑,人乏馬何堪。
上坡有多苦,下坡就有多爽快,很公平。談笑間便下到廣貨街,看天光尚在,便臨時決定繼續前進。當時看來,這頗有些冒險,而唯一的備用方案則押寶在沿途密度遠不如北坡的農家樂……好在一路仍是下坡,有驚無險地在天黑前抵達江口。
意外的是,江口居然是個回族鎮。我一直以為「同治陝甘回變」之後,除了西安城內,陝西再無回民聚居點。沒想到,在秦嶺腹地竟藏著一個。——只是這所謂的「回民鎮」或徒有其名,我既沒有找到清真寺,也沒見到回回的小白帽,甚至清真飯店也似乎只有一間。
回到旅程。今天路況良好,除了下坡時斷續有約不到十公里沒有鋪柏油,頗顛簸。上山的車流量大於預期,而下坡時常常可以如螃蟹霸道橫行。至於風景,上山溯灃河,下山順洋河,築路河谷,風景自然不會差,何況還有鳥囀蟲鳴、潺潺流水一路相伴——只不過都屬於「沿途的風景」,恐怕還夠不著「景點」的門檻。沿途還有村莊和數不清的農家樂——從山腳絡繹至山頂,補給無虞,但環境保護值得擔心,因為一路都沒見過化糞池、污水處理設置或是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設施——但願只是我眼拙。
辛苦又有成就感的第一天便結束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