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島紀行 D1 吉隆坡至文東 71km

吉隆坡位於巴生河谷,西濱印度洋,東靠蒂迪旺沙山脈(Banjaran Titiwangsa,馬來語亦稱其為Banjaran Besar,意為「中央山脈」)。蒂迪旺沙山脈是馬來半島的主幹山脈,也是馬來半島的自然分隔線,將半島分成濱太平洋的東岸地區及濱印度洋的西岸地區。山脈從泰國南部開始,一直延伸至馬來西亞柔佛州的金山,泰國人稱此山脈為「卡拉武里山脈」(เทือกเขาสันกาลาคีรี,拉丁化:Sankalakhiri)。

今天的行程便是翻越蒂迪旺沙山脈(埡口海拔高度約650米),去到隆市東北方的文東,其馬來文名稱為Bentong。文冬原名為加邦(Kapong),二戰後才改為現名。此地人口不多,肉眼可見以華人為主。本地曾有錫礦,故吸引了很多華人前來,Bentong這一地名據傳說也與此有關:當年礦工文冬附近建了很多用來挖礦的「Ban」,挖出很多礦的Ban就被叫做「Ban Untung」(馬來文,意為賺很多錢的Ban),Ban Untung慢慢就變成了現今的Bentong。

文東的華人區張燈結彩,正在醞釀過春節的氣氛。華人區還有眾多的會館和宮廟,其中有一間比較氣派的叫「六壬宮」。聞所未聞,查了一下才知道「六壬」就是占卜算卦,跟「奇門遁甲」、「太乙神術」並稱「三式」——我好像經常在國外看到「奇怪」的中華宮廟。

隔一條馬路,幾乎在六壬宮正對面,有一座印度教的神廟,建築上的雕像蠻美,但不確定供奉的哪位神祇,本想進去看看,因為今天爬山路上得到了濕婆(Shiva)的庇佑,如果這是祂家,正可以來感謝,結果卻被一位印度人攔下不讓進——這還是我第一次被阻止進入印度教神廟。今天翻山路上有兩座濕婆神廟,第二座離山頂埡口只有幾公里遠,神廟建築散落於一條潺潺的小溪旁。很多印度人扶老攜幼來這裡,拜拜之後就到溪中戲水,這神廟好像一座公園,拜神彷彿成了週末家庭娛樂活動,看起來比去教堂做禮拜有意思多了。我入鄉隨俗,也把腳泡進溪裡,馬上就小魚來啜我的腳,好不愜意。更妙的是,這裡還有賣冰激凌的小販和一個食肆——在我的印象中,這可不是印度神廟的標配(還說你們是來拜神的,明明是來郊遊的~)。

因為我錯過了山下最後一個可以吃飯的村子,而天氣熱體力消耗大,爬山到此時已經餓得無力了,可最近的飯店還在埡口的另一側。誰曾想,這座神廟不僅有可消暑的清冽溪水,還有榴蓮和香草巧克力味的蛋卷冰激凌,更有正合胃口的Masala和咖啡,它們一起來救我的命,這不是濕婆顯靈是啥!

在世俗化這點上,某些清真寺也不遑多讓,在隆市郊區,我看到一間清真寺的院子已經變成一個集滿商販的巴扎了。

宗教都率先垂範了,真正的俗世人生更不能怠慢。在市區,路邊的足球場熱熱鬧鬧,小朋友正在比賽,好幾場同時進行。場內熱火朝天,場外的家長或熱心市民也不甘示弱,他們已經把吃的喝的鋪排好了,球賽變成了家庭聚會甚至社區聚會。而在一個小村子裡,另一群小孩正在進行藤球比賽,大人在旁邊做教練和評委,笑語歡聲不斷。——馬來人在幾天前的亞洲杯小組賽裡和球星雲集的韓國男足隊踢了個3比3平,險些送韓國人回家;他們就是這樣子對待體育的,而我們正忙著喊口號和把足協領導抓起來。

個人運動方面也不差,我爬山的時候還遇到了非常多的騎行者,幾乎都騎公路車,與我相向而行,他們應該已經攻頂後回城了;跑馬拉松的人和健行者沿途也所在多有。這麼熱的天氣都有那麼多人運動,我們的藉口是不是太多了?

最後一件事關於馬路動物,因為我還沒適應大蜥蜴在馬路上出現,今天第一隻蜥蜴出場的時候,我被嚇了一跳,它應該也是。我和它相互凝視了兩秒,之後迅速分道揚鑣。今天只發現了兩隻蜥蜴,但上山路上的猴子多不勝數,有一段幾乎每一兩百米就有一個猴群,看起來像是獼猴。我還看到有一家印度人開車到山上餵猴子,當我聞到橘子的香味時,我也好想自己是隻猴子(餓了~)。

以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