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行业是否饱和?言人人殊,本文用数据为你揭晓答案!”
01
—
中国有多少律师?
要分析律师是否过剩,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中国有多少律师。依据中国司法部定期公布的《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截至2022年底(发布日期为2023年6月14日),全国执业律师总数约65.16万人,其中,专职律师50.47万多人,占77.46%,兼职律师1.43万多人,占2.19%,公职律师9.59万多人,占14.73%,公司律师2.99万多人,占4.6%,军队律师1,500多人,占0.23%。(注:总数与分类数据之和略有不符,系原报告即如此。)
2018年时,全国执业律师总数为47.3万人。自2018至2022年,年均增长率约为11%。按此增速计算,预计至2023年底全国执业律师总数约为72万人,2024年底约为80万人。
不论是65万还是80万,到底算多还是算少?
我们横向比较一下:美国有1,331,290名律师(2023年数据,来源:ABA),巴西的律师也超过130万人(2022年数据,来源:Rio Times),欧洲人口最大的国家德国的律师人数约为16.5万(2020年数据,来源:互联网),与我们人口相近的印度有超过200万名律师(2022年数据,来源:互联网),而在我们的近邻日本,律师只有约43,000人(2019年数据,来源:互联网)。
有的国家虽然法治程度很高,律师数量却不足我们的十分之一,另一些国家的律师人数却比我们多一倍有余,看来比较律师绝对数量并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02
—
中国的律师-人口比是多少?
那我们再来看看“律师-人口比”,也就是“律师密度(Lawyer density)”,通过比较律师人数与所在国人口数,算出每一定数量的国民(如每十万人)所对应的律师数量(Lawyers per capita),或每一名律师对应的国民数量(Lawyer-to-population ratio)。
我计算了中国的律师-人口比,并仍以前文所列的国家为对照。为统一口径,各国人口总数统一按联合国公布的2022数据计算。
在中国,每十万人对应的律师数约为46人,略高于日本的35人,远低于美国的394人与印度的141人;而我国每律师对应人口数约为2,188人,低于日本的2,883人,远高于美国的254人及印度的709人。
为核验以上结论,我从其他数据来源(World Population Review)查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1个国家的2024年律师-人口比值,虽与前值有所出入,但并无实质性的矛盾,可相互印证。
虽然很多主张中国律师没有过剩的人常以律师-人口比数据来支持其观点,但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单纯的比值无法得出有实质意义的结论。因为我们既不能因为中国人均律师数比美国少就得出没有过剩的结论,也不能因为比日本多就认为中国律师数量饱和了。在宏观层面上,人口只是影响律师数量的众多因素之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及法治程度、司法效率、法律服务的质量,以及民众普遍的道德水平、诉讼文化与纠纷处理习惯,甚至就业率等都能影响律师的多寡。
而且,若我们进一步将地区性不平衡考虑在内,问题会愈加复杂。仍以美国为例,全美50州中律师最多的是纽约州,每十万人律师数为960,而在全美垫底的爱达荷州、亚利桑那州、南卡罗来纳州,这个数值只有210,相差悬殊(来源:ABA)。
03
—
中国律师的实际业务量如何?
既然宏观分析不足以得出结论,我们再看看中国律师的实际业务量。
基于中国司法部公布的《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所披露的数据,2018年全国律师办理的各类法律业务总量约1,068万件,2022年为1,274.4万件。虽然总量有所增长,但2019、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年增长率依序为4.8%、-0.4%、17.4%、-2.6%,相较于全国执业律师人数同期年均11%的增长率,相形见绌。(注:业务量总数与分类数据之和不符,系原报告即如此。)
必须说明的是,因社会经济活动近乎停滞,2020年至2022年期间的数据恐无法反映真实需求。但假设2019年之后保持了2018-2019年的增长率(4.8%),甚至与2018至2022年平均GDP增长率(5.3%)持平,仍远不及同期律师人数的增长率。
但其中的诉讼类业务持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其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年增长率依序为22.7%、8.2%、22.8%、1.6%。
从人均业务量的增长率来看,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的数值依序为-6.3%、-9.8%、6.6%、-14.1%,不容乐观。
这是否意味着律师过剩呢?
未必,因为律师办理的业务数量在中国法律业务总量中的占比并不高。
04
—
中国律师的业务量已经满负荷了吗?
因律师业务中近60%为诉讼类业务,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全国诉讼案件的总体情况,以此观察律师的诉讼业务量是否饱和。
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在全国人大所做的工作报告称:最高人民法院在2018年受理的案件数量为34,794件,2023年锐减至21,081件。但是,同期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却飞涨,从2018年的2,800万件猛增至2023年的4,557.4万件,增长了62%,年均增长率为11%,与同期律师人数的年均增长率持平。
平均而言,全国律师办理的诉讼类业务总量只占到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总量的21.5%。
“可喜”的是,在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律师办理的诉讼案件的占比逐年走高,年均增长率为10.9%(计算排除了极不正常的2022年数据),几乎与律师人数的年均增长率相同。
再回到人均诉讼案件办理量,全国平均每名律师每年实际办理13件诉讼案件,而理论上的极限值是每人每年60件(理论极限值以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当年受理案件总数除以同期全国律师总数得出)。
作为参照,美国律师人均办理40件案件(来源:网络)。而且众所周知,在美国大多数纠纷在真正进入审判程序之前就被解决了,DecisionSet首席分析师兰德尔(Randall L. Kiser)指出:“绝大多数案件都会和解(settle),估计和解率在80%到92%之间”(来源:纽约时报),而和解一般也少不了律师的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律师在法庭之上与之外,理论上仍有业务增长的空间。
05
—
结语
中国律师是否已经过剩,这是几乎每个从业者——尤其是新晋律师——都会考虑甚至忧虑的问题,但因各人所处的事业发展阶段不同,专业领域各异,掌握之资源有所差别,甚至目标的不同,难免莫衷一是。
通过观察数据,以人数而言,即便排除掉极端好诉的美国与极端慎诉的日本,当前中国的律师总数及律师-人口比相较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及同为大陆法系的德国,都存在量级的差距,而印度与德国的数据反而较为接近。
以业务量而言,中国律师实际处理的业务总量并不稳定,过去几年有增有减,但其中的诉讼类业务呈现了持续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3.8%,与同期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量年均11%的增长率相应和,也略高于同期律师人数增长率;相应地,全国律师人均实际办理诉讼案件数一直是13±1件。可见,至少在诉讼类业务领域,中国律师数量与案件数量保持在一个相当稳定的状态,并没有“变得过剩”。
考虑到诉讼类业务只占到律师所有业务类型的六成弱,诉讼之外自然还有吸纳新晋律师的业务空间,既然如此,短期内律师应不至于“过剩”。
另一方面,法律业务在律师中的分配极不平均,而且在地区间也不平衡,这可能是为什么律师个体的观感可能与数据所结果不同的原因。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