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隴行# D1 臨夏市至夏河縣 111km

D1完成,臨夏市(海拔約1800米)至夏河縣(海拔約2900米),行程111km(其中有一段折返,兩地間實際距離大約在105km左右)。沿途全是緩上坡,間或有小起伏,路況較好,整體強度不算大,但也談不上輕鬆。

昨天從蘭州到臨夏,沿途清晰地看到乾巴巴的黃土高坡越往南越綠。今天從臨夏再往南,雖然仍然黃土打底,但山上愈發鬱鬱蔥蔥;而從土門關(甘南藏區與臨夏回區在此分野)一帶開始,地形又有變化——路右側延續的是輪廓模糊的被樹木覆蓋的黃土坡,而左側則突然出現了高大巍峨的岩石基山脈——一種在西藏較常見的山形地貌。愈往南,黃土高坡幾乎完全被新的地貌取代。據此推測,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大概在此完成。

路上還與一種「新路牌」邂逅,除了漢藏文,還有拼音——常見的用漢語拼音標註漢文譯名,但這裡卻是用羅馬拼音標註藏文讀音。我想這應該是個進步吧,雖然也不知道是給誰看。通過路牌我知道「日」在藏語裡至少可以發 ru 和 rä 兩個音~

夏河以前也叫拉卜楞,因寺得名。在吐蕃政教合一的政治體系中,大寺廟即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中心,儼然是地方政府,拉卜楞即是其一。拉卜楞寺是甘南藏區最大的寺廟,也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即黃教)六大寺之一,她保留有目前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也有最豐富、最齊備的藏族文化典籍收藏,這裡的喇嘛們對藏醫的研究也相當有造詣。與其地位相配套,一年裡也有極多的法會在此舉行……不過,對於大多數遊客而言,這裡最不能錯過的恐怕是世界上最長的轉經桶牆~

拉卜楞再往南一點,便是開闊的桑科草原,而且夏河在那裡有並流形成的三岔河口,應該是游牧民族理想的棲息地。而吐蕃人(或之前的任何人)敢於「犯險」把自己放進一個山谷裡,想來是他們已然脫離游牧生活,擁抱了定居文明。而且拉卜楞往北不幾公里便有一條西通青海的路,猜測那條路線是唐番古道和絲綢之路的一支,所以拉卜楞把自己守在了一個要衝之地。

時過境遷,拉卜楞變成了夏河縣轄的一個鎮,雖然他們在一條大街上,相距不過里許。從外人的角度看,是旅遊業而非宗教將他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說到旅遊,夏河和拉卜楞的旅社頗不尋常,多數是由藏族人經營掌管,而不像其他旅遊勝地常見的模式——由外來人(漢人)統治。當然,他們的共同點更多,那就是旅館若非爆滿便價格高得離譜的旺季。

不過也有便宜的東西。在快到夏河的地方,在一間院子裡開滿格桑花的畜牧合作社買了一桶犛牛酸奶,最小一桶是一公斤,居然才20塊。雖然有點懷疑,但相信總歸是奶製品好了。吃起來酸度適中,有點芝士的感覺,奶味不特別重,但也沒有添加劑的味道。若不能迅速吃完,則會化成水。

我不是信徒,拉卜楞對我沒有多大的吸引力,除了她的歷史和建築。今天下午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澆滅了我參觀的興致與可能。明日繼續前進,希望及時擺脫人潮洶湧價格兇猛的「旅遊勝地」。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