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行# D6 竹山縣至野人谷鎮 87km

一直對大巴山的界線很困惑,今天仔細研究了一下。大巴山是漢水與嘉陵江的分水嶺,也分隔了漢中盆地與成都平原。具體而言,大巴山呈西北-東南走向,延綿約500公里,其北濱漢水,南連巫山山脈,東望襄陽,西毗嘉陵江。

也就是說,其實自旬陽渡過漢水,業已進入大巴山範圍了。——但我以為房縣往南才是,錯過了嘰嘰歪歪的好時機。

沿途所見倒是沒有太大的差別,本地區城鎮也「秦巴山區」自稱。

今日離了竹山縣,又進山地,村鎮疏落,離塵囂又漸遠。雖然不沿河,但一路有很多壩子,自然也多了很多莊稼。——在雨中,呈現出一派恬淡的田園風情。

壩子裡的作物種類豐富,稻子似更多——其實第三天路上就第一次出現了稻田——當然也少不了苞谷。經常會路過油坊,每每聞到陣陣異香,便想沿途家家種苞谷,用來榨油或許比賣玉米的收入好一些吧。今天問了土人,卻說榨油還是油菜花生芝麻居多,苞谷是用來餵豬的。雖然我在路上見過好幾次運豬的,也曾把一頭逃跑的豬「追趕」得在馬路上狂奔大嚎,但我還是不大相信此地有那麼多豬,能吃完這麼多苞谷。——這件事之所以值得動動腦,是因為曾有學者說「羊和麥」與「豬和稻」代表了兩種文化與生活方式,在近萬年的時間裡在歐亞大陸上沿不同的路徑傳播,他們是不是也曾相會於秦巴之地?

今天沿途第一次見到了一間清真寺,也拜訪了混合信仰的「顯聖宮」。「顯聖宮」位於軍店鎮西,據稱始建於唐,但今天所見應以道光、光緒的版本為基礎。建築依崗臨溪而立,規模不大,但分山腳、山腰兩層。底下一層的一間殿裡供奉了關二爺,另一間一樓是濟公與羅漢,二樓是送子觀音與南海觀音;而山上的殿裡享祀是道教的「真武主師爺」,配祀的則有金童、玉女以及水、火大兩將。——這是中國民間極其常見的混合崇拜模式,佛教、道教甚至巫覡的諸神濟濟一堂,其樂融融。

在約10平米的真武殿裡,有一位老道姑,看起來七老八十了,佝僂著,一襲白衣,纖塵不染。我到的時候正在拂案添香。我請教問題,她也能聽得清,答得明。雖然談不上仙風道骨,但著實讓我印象深刻。

順便說一句,門票上的介紹稱,1931年賀龍曾在此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實為房縣第二區蘇維埃,建立者或非賀龍)。

今天的海拔變化略複雜,從不到300米的竹山,起伏上行,其中海拔超過600米的山有三座,其餘不計,最終到達約700米的野人谷鎮——野人谷鎮這名字顯然是為旅遊而設,原為橋上鄉,隸房縣。

以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