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紀,南詔王異牟尋仿大唐的做法,在其境內封「五嶽四瀆」,黑潓江與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並列。黑潓江原來規模可想而知。
今天,以我順著黑潓江一路所見,她已萎縮成了一條「河」,不復昔年風采。但她會不會明朝時候就開始變化了呢?因為正常地推想,馬幫把貨運到了沙溪,便可轉水運,順黑潓江南下,可再溯西洱河到洱海或順瀾滄江再往南,豈不方便?奇怪的是,在沙溪沒有看到碼頭的遺跡,也沒有這方面的記載。——這純屬好奇的瞎想。
今天雖然順著江,但大多數時候路並不濱水,而是在看不見江的山上行。山高谷深,道路起起伏伏彎彎繞繞,繞過了很多梯田和好多散落山間的村莊。這河谷的居住密度倒是超過我的預期。
但坦白講,這一路的風光並不很美,近處的山也不如遠觀好看,唯有滿山的秋色——赤橙黃綠紛呈——很養眼;而時不時會在路邊出現一株柿子樹,樹枝上果實累累,在陽光照耀下分外鮮豔,這變成我這路上期待的彩蛋。
過了長邑後,因為修高速隧道,山被挖開,路被軋爛,灰塵僕僕,就更沒什麼風景了。原本打算在黑潓江邊找個漂亮的地方扎營的想法也只能作罷。
另一顆彩蛋在沙溪。幸得T君指點,在沙溪鎮西北三公里的沙登箐,有散落在山上的佛造像石窟,但少有人知,僻靜得很。出發前我先去登山,沒有看守,便徑直沿著石板路上去,果然看到被隨意圍起來的佛像石雕,雖然規模不算大,也不算很精美,但與地形巧妙結合,頗有些意思。只可惜我把單車和行李扔在山下,爬山時難免心有旁騖,所以只看到兩處造像便返回了。
以上。
【是日花費】
- 飲食:25
- 住宿:40